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,也是我国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。让老年人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,必须把健康老龄化摆在突出位置。守护老年人健康,共筑健康长城。
正确认识老龄化和衰老
正确认识衰老,积极树立老龄观,衰老是一个自然的过程,无论是生理还是心里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一系列变化,包括身体机能的减退、出现焦虑、抑郁等,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,积极的心里调适以及社会活动等来改善。
科学饮食,营养均衡
老年人饮食要定时、定量,每日食物品种应包含粮谷类、杂豆类及薯类(粗细搭配),动物性食物,蔬菜、水果,奶类及奶制品,以及坚果类等,控制烹调油和食盐摄入量。
注意:定期参加营养状况筛查与评估,接受专业营养指导,营养不良的老年人应遵医嘱使用营养补充剂。
适度运动,循序渐进
老年人应根据自身情况和爱好选择轻、中度运动项目,如散步、瑜伽、慢跑、游泳、舞蹈、太极拳、八段锦等有氧运动。每天运动1-2次,每次运动时间30~60分钟为宜。
警惕卒中,及时就医
一旦发现老年人出现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麻木、偏盲、言语不清、眩晕伴恶心呕吐、复视等脑卒中早期症状,应立即拨打“120”,送往具备救治条件的医院。
预防跌倒,减少风险
老年人老年人90%以上的骨折由跌倒引发。平时应坚持适度运动,佩戴合适眼镜改善视力,避免独自外出或前往拥挤场所;保持室内物品摆放整齐、位置固定,光线充足,地面整洁防滑。
定期监测血压、血糖,关注各项指标
血压监测:测血压前应休息20-30分钟,避免情绪波动、劳累、吸烟、憋尿等影响因素;最佳测量时间段是早上6:00-9:00点和下午17:00-20:00点,高血压患者每天至少早、中、晚各测一次,血压达标且稳定的患者,每周自测1次,需早晚各1次。同时要警惕因用药不当导致的低血压。
血糖监测:老年人应该每1~2个月监测血糖一次。除空腹血糖外,还要关注餐后2小时血糖。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,空腹血糖低于7.8mmol/L,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11.1mmol/L,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.0%-7.5%即可。
安全用药,遵医嘱
用药必须严格遵循医嘱,明确适应证和禁忌证,避免重复用药、过度用药。不随意滥用抗生素、镇静安眠药等各类药物,也不要轻信“秘方”“偏方”等。用药过程中若出现不良反应,应暂停用药并及时就诊。
中医养生,健康养老
情志调节:通过静坐、冥想等方式保持情绪平和。培养兴趣爱好如书法、园艺等转移情志,避免长期抑郁或狂喜。
起居有常:冬季早卧晚起以待日光,避免熬夜耗伤阴血,午时小憩养心阳。居处环境也需避风寒湿邪,保持通风透光。
穴位按摩:刺激特定穴位如足三里健脾胃、涌泉穴补肾气等,通过指压或艾灸等方式激发经气。日常揉按合谷穴可缓解头痛,按压内关穴则能宁心安神。
同时我们还提供中医诊疗服务,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、高效的医疗服务。
银龄健康,从心启航。让我们携手共进,为老年人的健康福祉贡献力量。在宣传周期间,我们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,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。欢迎大家积极参与,共同学习健康知识,享受健康人生!
科室:老年医学康复科
发布于:北京市股票配资大全,凯丰配资,在线炒股配资必选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