讲白了,所有关于文化和历史的讨论,本质上都是在聊两个字:抄,以及,不让别人看出来你抄。
你以为我说的是现在这帮游戏公司?不,我格局小了。
这事儿从五千年前就开始了,而且人家玩得比现在这帮只会换皮的裁缝们,要硬核一万倍。
最近杭州有个展,叫“良渚与石峡文化联展”。
听名字,一股子学究气,感觉进去逛一圈能治好我多年的赛博失眠症。
但你只要稍微琢磨一下这名字背后的信息,一股魔幻现实主义的骚气就直接冲破天灵盖了。
良渚,混文玩圈或者历史圈的都知道,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带头大哥,混在今天长三角包邮区,5000多年前就把玉器玩成了艺术,社会结构复杂得像一部没写完的冰与火之歌。
你可以把它理解成那个时代的“暴雪”或者“FromSoftware”,它定义了什么叫牛逼,什么叫高级,什么叫“版本答案”。
然后是石峡文化,这哥们在哪儿?广东韶关。
一个在杭州湾,一个在粤北山区,直线距离一千多公里。
在那个没有高铁没有飞机的年代,这段路程的难度,约等于你让我从零开始徒手搓一个3A大作,还必须是开放世界。
然后,魔幻的事情就发生了。
考古学家在广东那旮沓,挖出来一堆玉器,什么玉琮、玉璧、玉钺,拿去跟一千多公里外,早几百年就“开服”的良渚大哥的“毕业装”一比对。
好家伙,不能说一模一样,只能说复刻得亲妈都认不出来。
这事儿就透着一股邪性。
这已经不是文化交流了,这是跨越服务器的精准抄作业。
我甚至怀疑当年是不是有个良渚的“装备设计师”或者“数值策划”,因为对带头大哥的996不满,连夜扛着一麻袋的设计图纸和模具,润到了广东,开启了人生第二春。
要理解这事儿有多骚,我们必须用游戏策划的黑话,来解构一下这场五千年前的“跨服联动”。
1. 良渚:定义“版本答案”的超级服务器
任何一个玩过网游的人都知道,每个版本都有所谓的“版本答案”。
可能是某个无脑强的职业,可能是某个属性爆炸的装备,也可能是某个赖皮的战术。
你用,你就是人上人;你不用,你就是被吊打的那个倒霉蛋。
在距今5300年的东亚大陆这个“巨型网游”里,良渚文化,就是那个率先发布了“神器”资料片,定义了版本答案的超级大服。
他们的“神器”是什么?
就是玉器。
别以为这玩意儿就是块好看的石头。在当年,玉器就是最顶级的奢侈品、最核心的权力象征、最神圣的宗教法器。
一套完整的玉琮、玉璧、玉钺组合,就相当于你在一款MMORPG里,集齐了当前版本最强的传说级套装,自带闪瞎狗眼的光污染特效,走在主城里,所有人看你的眼神都写满了“卧槽,这是哪位神仙?”。
拥有这套“毕业装”,意味着你不是一般的部落首领,你是能跟“GM”(神)对话的男人,是服务器里的话事人。
你的部落成员看你,自带信仰光环;别的部落看你,腿肚子都得转筋。
良-渚-神-器,就是新石器时代最硬的通货,最强的社交货币。
这,就是良渚大哥给整个东亚大陆定下的游戏规则。
2. 石峡:一个“神秘MOD”的诞生
然后,问题就来了。
在距离良渚这个“官方服务器”十万八千里的广东,一个名叫“石峡”的“玩家部落”,是怎么搞到这套“版本答案”的?
而且还不是一两件散件,是几乎一整套的“高仿”。
这在逻辑上就讲不通。
要知道,那个年代是没有互联网的,别说攻略视频了,连个文字攻略都没有。信息传播靠什么?靠腿。
一个良渚人,要带着全套玉器制作工艺和文化理念,翻山越岭,穿过无数可能敌对的部落区,跑到广东去“技术扶贫”?
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国际主义精神?
雷锋看了都要递根烟。
或者说,是广东的石峡人,组了个千人“观光团”,跑到良渚去“学习先进经验”,然后回来凭着记忆给复刻出来了?
这记忆力,不去参加最强大脑都屈才了。
(插一句,当时很多地方连轮子都没有,这种规模的迁徙和交流,难度堪比登陆火星。)
所以,最合理的解释,往往也是最操蛋的那个。
那就是,良-渚-文-化-的-影-响-力,已经强大到形成了一种“文化辐射”。
就像今天的好莱坞电影、日本动漫、韩流偶像一样,它是一种标准,一种潮流,一种高级生活的象征。
这种影响力,已经超越了地理的阻隔,通过一代又一代人,像涟漪一样,慢慢扩散出去。
可能是一个部落征服了另一个部落,战利品里有几件玉器,让胜利者开了眼。
也可能是一个小商队,历经九死一生,把几件玉器带到了南方,卖出了天价,从此点燃了当地“土老板”的欲望。
于是,在遥远的岭南,石峡文化这帮小老弟,看着这些“天外神兵”,琢磨过味儿来了。
哦,原来现在服务器里都流行这个。
原来“高级玩家”的标志是这个。
那还说啥了?
盘它!
他们可能没见过良渚的神,但他们见过良渚的“神器”。他们可能不理解良渚复杂的宇宙观,但他们能看懂这套“装备”背后代表的牛逼。
于是,一场轰轰烈烈的“本地化MOD”制作就开始了。
石峡人发挥了他们刻在DNA里的务实精神和动手能力,开始研究怎么仿制这些“神器”。
他们可能没有良渚那么好的玉料,但他们有自己的石头;他们可能没有良舍那么精密的工具,但他们有的是时间和耐心。
最终的结果,就是我们在博物馆里看到的。
石峡的玉器,在形制和纹饰上,疯狂致敬良渚大哥,但在细节和材质上,又带着浓浓的“山寨”……啊不,是“本地化”特色。
这真的很重要。我是说,这事儿真的、真的很重要。
因为它说明,石峡人不是单纯的复制,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,去理解和融入那个由良渚定义的“主流世界”。
他们是在用自己的“方言”,去讲述一个来自“普通话”地区的故事。
3. 从“抄作业”到“我们都是龙的传人”
这场跨越千里的“抄作业”,在今天看来,与其说是简单的模仿,不如说是一场深刻的“身份认同”。
说真的,这事儿就离谱。
但它恰恰证明了中华文明一个最牛逼的特质——“多元一体”。
什么叫“多元一体”?
用大白话说就是,我们有很多个“服务器”,每个“服务器”都有自己的“特色版本”,但我们都知道,我们玩的是同一个游戏,我们用的,是同一套“顶级装备”的评价体系。
良渚和石峡,就像两个语言不通、风俗各异的游戏玩家。
他们可能老死不相往来。
但当他们亮出自己最牛逼的装备——玉琮和玉璧时,他们会瞬间明白,哦,原来你也玩这个?
咱们是同道中人。
这种基于“版本答案”的共识,这种对同一套“高级文化”的向往和追求,就是文明融合的开始。
它比千军万马的征服,来得更持久,也更深刻。
今天我们去看这个展,看的不是两堆五千年前的石头和陶罐。
我们看的是,在那个蛮荒的年代,我们的祖先,是如何用一种近乎偏执的默契,在相隔千里的土地上,玩着同一个“游戏”,追逐着同一个“梦想”。
他们用石头和玉,投票选出了一个共同的文化图腾。
而这个图腾,穿越了五千年的时光,最终凝聚成了我们今天所说的一切。
所以啊,别老是嘲讽现在的游戏圈抄来抄去了。
你看,这门手艺,咱们的老祖宗五千年前就玩明白了。
只不过,人家抄的是“道”,是精神内核,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牛逼,是为了融入一个更大的共同体。
而现在的很多人,抄的只是“术”,是皮毛,是为了赚一波快钱然后提桶跑路。
格局,终究还是不一样了。
这大概就是神装和垃圾之间,最本质的区别。
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,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。
股票配资大全,凯丰配资,在线炒股配资必选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