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9年5月22日,经过数日的激烈战斗与血腥厮杀,陈赓指挥的第13军终于成功解放了南昌。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,曾见证了无数英雄的奋斗与牺牲,如今在解放的曙光中焕发出新的生机。南昌,不仅是八一南昌起义的发源地,对陈赓个人的影响更是深远,他对这座城市充满了复杂而深刻的感情。回想起往昔,陈赓在《日记》中倾诉着自己的心声:“今晨冒雨抵达南昌,这是我历史上第四次踏足此地。第一次是1927年,蒋介石的叛变让我险些遭遇不测,不得不逃往武汉;第二次是在同年八月,参与南昌起义,我和李立三负责肃反工作,直到我们退出南昌;第三次是1932年冬,我在红军中受了重伤,返回上海治疗,却意外被捕,押送至南昌,蒋介石甚至亲自登门劝我投降,但我始终没有屈服。如今再次回到南昌,我带着胜利者的身份而来。前三次的经历无一不充满艰辛:或为亡命的过客,或为牢中的囚徒,却都体现了我党斗争的艰难。没有这几次的苦难,哪来今天人民的光荣。我特意记下此行的意义。”
在这座英雄的城市解放之后,陈赓迅速派遣第13军的政委刘有光和兵团政治部的副主任胡荣贵组成工作小组,进入南昌进行接管。同时,他也指派第37师作为警备部队,确保城市的安全与稳定。他在工作组会议上强调道:“必须严格遵循中央的城市政策,凡是敌人遗留下来的物资都需要一律封存,待以后再交给第四野战军接收。”此外,陈赓还进一步做出决定,不允许兵团直属队及其他军队随意进入南昌城。
展开剩余67%那么,陈赓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策呢?这是因为他所领导的第四兵团是第二野战军的一部分,而南昌则被中央划定为第四野战军的防区。这时,为了确保指挥体制和光荣的过渡,陈赓亲自树立了榜样,他选择不进入南昌,而是与兵团全体人员一起住在距离城市约30公里的莲塘,连续十多天未曾踏入南昌城一步。没过多久,中央军委指示陈正人担任南昌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,陈赓对此欣喜万分:“陈正人同志是一位资深的老同志,也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毕业生,我们必须给予他足够的尊重。”6月5日,陈正人抵达南昌,作为此次工作的负责任人,陈赓不得不在6日去城中与他会面。
踏入南昌这座城市的那一刹那,陈赓心中充满了感慨,因此他便在日记中记录了自己四次进南昌城的种种回忆。不同的是,这次他以胜利者的身份入城,却并没有像旧社会那样进行“衣锦还乡”的盛典,而是本着简朴的原则,只带了几位兵团干部便进入城中。回想当初,陈赓率领的第13军曾遇到敌军白崇禧的重重围堵,局势一度岌岌可危,幸得他临时调兵遣将,才逆转了战局,虽然最终第37师依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。
在他与陈正人见面之后,陈正人提到:“解放南昌的过程曲折艰难,胜利得来实属不易,按道理应该庆祝一下。”他还建议举办迎军和慰问活动,然而却被陈赓婉拒。他反而说:“我们是路过的部队,完成了任务就该继续前行。这里是属于第四野战军的防区,应该由他们受到欢迎,让南昌人民来慰劳他们才是正确的做法。”这种对大局的前瞻性和高尚的情操,充分体现了陈赓作为指挥官的成熟与责任感。
有关这件事的详细记载,见于陈冠任执笔的《中国人民解放军传奇将领纪实》一书,该书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,并成为年度畅销书,令读者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悟。
发布于:天津市股票配资大全,凯丰配资,在线炒股配资必选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